古典記憶術的三個拉丁原始資料○ 塞撒利(Thessaly)的一位名叫斯寇帕(Scopas )的貴族宴客,來賓中的詩人----凱奧斯的賽莫尼底斯(Simonides of Ceos ) ----吟了一首詩向主人致敬,這詩中有一段讚美了天神宙斯的雙胞胎私生子卡斯特(Castor )與波魯克斯(Pollux)。斯寇帕很小氣地告訴賽莫尼底斯,原先說好的吟詩酬勞他只能付一半,另一半應該去找那對雙胞胎神祇去要。稍後,有人通報,宴客廳外面有兩個年輕男子要見賽莫尼底斯。賽莫尼底斯便離席走出廳外,卻沒看見人。就在他走出去的這個時候,宴客廳的屋頂塌下來,把斯寇帕和所有客人都壓死了;屍體個個血肉模糊,來收屍的親友都認不出誰是誰。可是,賽莫尼底斯記得客人們在宴席上的座次,所以能根據座位告訴收屍者哪一個是他們的親人。 卡斯特和波魯克斯這兩位未露面的訪客,在屋頂塌下來之前把賽莫尼底斯召喚出去,算是給他吟讚頌詩極豐厚的報酬了。這一次的經驗也給這位詩人指出記憶術的原理,他便順理成章成為記憶術的創始人。他知道是因為自己記得賓客在席上的座次而能認出屍體,於是領悟,安排有序乃是牢固記憶的要件。他推論,想要鍛練記憶能力的人,須選好場所,把自己要記住的事物構思成圖像,再這些圖像存入位置,以便位置的次序維繫事物的次序,這些事物的圖像會指明事物本身,我們便可分別取用位置和圖像,一如我們使用書寫蠟板和寫在蠟板上的字。賽莫尼底斯發現記憶術的生動故事,是西塞羅(Macus Tullius Cicero在《 論雄辯家》 (De oratore )之中講的。他用這個故事說明記憶是修辭演說的五個部分之一,也簡單介紹了羅馬演說家利用「場所」(loci)和「影像」(imagines)鍛練記憶的方法。古典記憶術的另外兩個源頭,都是論修辭雄辯的作品,也是討論記憶在修辭學裡的地位。一個是作者佚名的(獻給赫倫尼)一個是公元一世紀的昆蒂里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所著的《 雄辯教育》(Institutio oratoria)。研究古典記憶術歷史記的第一件根本事實是:記憶術屬於修辭學的一部分,是雄辯者用來增進記憶力的技巧,演說者憑記憶術可以做到把長篇講辭背得一字不漏。記憶術隨著修辭學傳入歐洲經典文化,指導一切人類活動的古聖先賢定下的那些鍛練記憶的要則,一直到相當晚近才被遺忘。記憶術的通則並不難懂、首先要做的是-銘記一系列的場所或位置最普遍的記憶場所系狀是建築類的-但這不是唯一的場所類型。把程序說得最清楚的是昆蒂里安。0 據他說,為了在記憶中形成一系列的場所,必須記下一座建築,要力求寬敞多樣,其中有前庭、客廳、臥室、起居室,各個房間裡的雕刻、飾品等裝濩也要記下。然後,要用來記住演講辭的各個物像― 昆蒂里安舉了船錨和兵器為例― 就在想像中放進已經記下的建築物裡面的各個位置上。這個步驟完成後,一旦想要記起某一件事,就可以逐一到這些記憶中的場所去找安置在其中的東西。鳥我們不免會想像,古代的演說家一面演說,一面憑想像在記憶的建築物裡來來去去,從記憶的場所找出他安置在那兒的物像。由於事物的次序是由建築物內各場所的排序定好的,這個方法可以擔保演講內容的要點是按正確順序記起來的。昆蒂里安舉錨和兵器為例,顯示他想到的這篇講辭內容既涉及軍艦,又涉及軍事行動。 資料節錄至大塊文化出版之記憶之術, 可上博克來購買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89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氏超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