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級生網路上到那裡去了?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白絲帶工作站公佈「2008年台灣青少兒數位安全調查報告」,發現台灣的國小學生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了四大危機:數位智財權瞭解不足、網友身份分辨力下降、時間管理能力不足、親子數位代溝擴大,呼籲家長留意孩子們上網的狀況。

白絲帶工作站召集人,也是政治大學廣電所教授黃葳威表示,「台灣青少兒數位安全調查」是一個歷時十年的研究,從2005年開始至今已達第四年。這幾年的觀察看來,值得欣慰的是,父母對孩子上網的責任有逐年成長的趨勢,當問及「爸媽可以正確引導我網路使用的行為」,以非常同意所佔的比例最高,有45.2%,其次為同意,佔30.1%,而且2008年的得分比前四年高,顯然家長對於孩童上網的關心度每年都在提升,2005年兒少福利法納入網路安全的條文後,果然這幾年下來看到了改變。然而數位時代瞬息萬變,今年研究中卻也發現了兒少網路使用上隱藏的四大危機,需要政府、社會、師長、孩子本身一同來關注。

一、 數位智財權瞭解不足
「網路上的的任何資料可以非常任意複製使用而且不須註明出處。」,有32.0%受訪學生表示非常不同意,表示不同意的有20.6%,非常同意佔11.1%,而同意則有10.6%,有25.6%表示不知道。
調查中發現受訪學童對於「網路上的資料可任意複製使用且不須註明出處」這個觀念,雖然有達5成的學童表達反對(非常不同意占32%及不同意占20.6%),卻仍有22%的學童持正面看法(同意占10.6%,非常同意戰11.1%),而且還有25.6%的學童表示不知道,明顯呈現出台灣的國小學童有一半對於網路上的智慧財產權的認識不足,當他們要作報告或作業時,很有可能不註明出處,就在網路上輕鬆複製別人的文章佔為己有,對於原著作者是非常不尊重的行為,如不導正就會養成孩子們不思考就抄襲的習慣。

二、 網友身份分辨力下降
「網路聊天室中沒有見過面的陌生人,經常和他們描述的身份不一樣。」非常同意所佔的比例有28.6%,其次為同意,佔15.9%,再者為非常不同意,佔17.1%,最後為不同意,佔8.9%,有29.5%表示不知道。
網路帶有的匿名性,可以讓人體驗改變身份的快感,日前美國還傳出一位家庭主婦在網路上化身成年輕男子與鄰家13歲少女網戀,最後想分手時還在網路上惡言相向,導致這位少女上吊自殺。從本調查中發現有高達三成的孩子,不知道網路交友後面暗藏的危機,或許網路上大多數都是好人,但是單純的孩子可能人生經驗不夠,無法分辨好壞,這時更需要成熟的父母或老師指導。未來師長們關懷輔導的範圍,除了青少兒的現實人際關係之外,網路交友的分辨與自我保護也是重要的課題。

三、 時間管理能力不足
「我會有計畫地使用或停止上網」,有36.0%表示非常同意,再者有25.8%表示同意,非常不同意則有8.6%,不同意佔8.3%,有21.3%表示不知道。
超過一半的受訪兒童都自述他們能有計畫地使用或停止上網,但在歷時性的比較上,分數卻逐年降低,而且有21.3%的孩子,也就是五個孩子裡面就有一個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上網的時間。最近有一個火紅的線上遊戲,代言人在廣告中表達他自己是重度玩家,可以一天上網24小時連廁所都忘記上,可見網路遊戲是讓孩子上網之後下不來的原因之一;研究中也發現8成以上的孩子都在家中上網,所以特別需要家長從旁協助孩子們培養上網的自制力,建議親子間需協定出每天上網的時間,並且有家長幫助他們遵守,白絲帶工作站也提供親子「安全上網‧愛的約定」,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協定上網時間。

四、 親子數位代溝擴大
「網路對我的生活非常重要」,有29.8%受訪學生表示同意,表示非常同意也有24.2%,不同意則有20.2%,非常不同意佔10.8%,有15.0%表示不知道。「網路對爸媽的生活非常重要」,其中以同意所佔的比例最高,有23.6%,其次為非常同意,佔19.1%,再者為不同意,佔19.1%,非常不同意則有13.2%,有25.0%表示不知道。

從此數據即可發現,網路隨著8年級的孩子長大,受訪孩童普遍認為他們網路的依賴程度比父母高,兩代之間的「數位代溝」也悄然形成,網路也成為8年級生的數位保母,而這位保母卻是黑白通吃、好壞兼具。因此建議家長們放下身段,放開心胸,試著去瞭解孩子在線上遊戲打怪的感想、或是認識孩子透過即時通所認識的朋友,唯有接納他們未來與網路密不可分的事實,也才能縮短數位代溝,進入孩子的世界,適時扶他們一把。



引用來源: 社團法人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氏超記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